(一)蛇池建設
1. 蛇池有兩種
繁育池3?10米 ;商品蛇池100米2為宜。深1米以上,回填淤泥或熟田土 30厘米,注水40厘米以上,按池面積1/4加鋪干稻草或干草10厘米,在池塘周圍砌1米高的防逃防鼠墻。
2.蛇池放養前處理
放干水,用生石灰清池消毒后注人新水,待毒性消失后使用。夏季池水深保持在1.3米,冬季池水提高到1.5米。池子均設有注排水和防逃裝置,在距池邊1米處修建有50厘米高的防逃墻,上留有“丁”形倒檐,池墻體均用水泥抹平,以防水蛇逃跑。池底放置有水管、竹筒或汽車外胎等物為泥蛇作洞穴藏匿。池水面還養殖一些水浮蓮,為水蛇提供遮陽環境。
(二)水質要求
水蛇是有水生或半水生習性的蛇類。因此,養殖中水源的安排是一大關鍵。在水蛇的活動季節里一定要保持水源的充足和清潔,盛夏時節每7?15天徹底清池除垢一次,以免水蛇喝了不潔凈的水引發腸炎。
(三) 選種與育苗
1.選種
如何選擇適合本地養殖的水蛇品種?當地水蛇有金邊水蛇、藍底水蛇、白底水蛇、黃底水蛇4個品種。金邊水蛇品種最好,味道最鮮美。以金邊水蛇為主,兼養其他3個品種。
2.育苗
可以直接從野外捕種蛇,或收購個體色澤好、母蛇腹大的作種〃放入3?10米2的繁育池內,公母比例1 : 3。繁育池保持淤深30厘米,水深30厘米,并適量放入干稻草或其他干草,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晰便于觀察,繁殖期間保持種蛇食源豐富,一旦產仔應在半天內分離,投人過渡池培養。幼蛇以熟蛋黃、稀飯、紅蟲等飼喂。

(四)商品蛇放養
放養時苗種規格應盡量做到分規格放養,以減少個體間的差異,避免弱肉強食,提高養殖成活率。小水蛇從過渡池搜出后,按大小強弱分開放養入池,放養密度宜在每平方米12?15條,立體養殖時可適當大些。
(五)食性與投喂
1.食性
水蛇食性雜,喜食各種淡水雜魚、泥鰍外,還尤喜歡黃鱔和各種蛙類,個體小者喜食蚯蚓、紅蟲。人工養殖后小蛇可喂些黃粉蟲、甲魚料、鰻魚料,大蛇可飼喂各種動物下腳料、死動物、魚蝦等。也可裝黑光燈誘蟲喂蛇。水蛇食欲旺盛,每隔4?5天便要攝食一次,一般條重100?200克的水蛇,每次可吞食1?2條小雜魚,多者可達3?4條。另外,水蛇的膽子特別大,凡在吞食的過程中有人在旁邊并不影響進食。
2.馴食與投餌
水蛇下池后剛開始是投喂鮮活泥鰍,后來投喂已死了的新鮮泥鰍和野雜魚,再后來就逐漸馴食,一般通過30天的馴食后野生水蛇就能食人工配合餌料。自制的淡魚粉和魚肉配合粉料與面糊制成團狀或片狀,含粗蛋白質40%左右的伺團,放入軟塑吊筐定加 點投喂。投食為早晚各一次,日投喂量為水蛇總體重的3%?5%。所投喂的伺料一定要新鮮、適口性好,最好是現配現喂。水蛇應根據容易捕獲的季節或水蛇的育肥特需按時投喂,盡量使投餌種等' 類多樣化,滿足其身體生長的需要。

(六)管理
(1)營造最佳養殖環境堤埂可種植各種瓜果菜(但不能使用農藥〉,池周圍可適量栽種茭白或深水稻。
(2)水質管理不能讓農藥入水。每天要巡池2次,特別是 在雷陣雨或悶熱天氣,要注意防水蛇爬出逃跑。投餌前先將上次的殘餌清除,以免引起水質惡化而影響其生長,有條件的酷暑天氣每隔10天左右適量加換一些新水,以保水質清新。
(3)消毒正常伺養條件下應每月消毒2?3次,采用噴霧和水潑的方法均可,消毒時最好選在清晨或傍晚。因故消毒時應避開水蛇在外活動的高峰時段,免其受不應有的干擾和驚嚇。
(4)水溫調控高溫季節、常換水降溫,低溫季節加投干草入水保溫。
(5)蛇病防治水蛇病害比較少,一旦發現泥蛇有異可用魚愛的新等藥物防治,個別體表病用新潔爾來清洗消毒。另外,養殖場地周圍做好防鼠工作。
(6)防止吐食該蛇進食后同其他蛇類一樣也有靜臥不動的習性,此時不要過分驚擾它,否則亦會將吞入腹中的食物反吐出來,這樣勢必會延遲下一次的進食時間,減少應有的進食量,對水蛇的生長極為不利,應人為地減少入場觀望次數或謝絕陌生人入場參觀。
(7)及時上市 500克以上售價較高,達到規格要及時捕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