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許多地方馴養野生經濟動物成功后,人們驚奇地發現,家養的野生經濟動物肉質發生了根本變化,肉味沒有野生的那么鮮美了(人工養蹩表現尤為突出),一些藥用動物家養后藥用功能降低了(如家養的蛤蚧、毒蛇),這是其生態環境和食物結構被人為改變后的結果。
筆者從事野生經濟動物研究、馴養20余年,歸納出12個字,即“模擬生態,優于生態,還原生態”。
“模擬生態”就是仿照野生經濟動物原來的生活環境,盡量在窩室建筑和飼養管理上創造接近它原來的生活條件,這樣馴養就容易獲得成功,但是不能獲得高產。因為現在大氣污染、自然環境惡化,|野生動物能采食到的天然食物已沒有原來那么多、那么豐富,很難章發揮其潛在的生長優勢,所以生長緩慢,繁殖低下。必須在模擬生態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進一步優化生態條件,例如為馴養的 野生經濟動物提供比自然界更充足的動物蛋白(活體餌料),這樣才能使家養后的野生經濟動物生長快、產仔多且成活率高,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但是,一些雜食和肉食動物在自然界中所需的動物蛋白,是靠采食活體餌料獲得的,家養后,改喂人工配合詞料,違背了它們原來的生態條件,改變了它們的食物結構,所以會出現肉質霍變差、藥用功能降低的現象。隨著生長速度的加快和生產規模的擴大,這一現象更加突顯出來,使得馴養野生動物市場價格大大降低。所以,還要對已獲得高產的馴養野生動物進行生態還原,讓它們重新回到野生狀態,這樣,才能達到既高產又優質??梢哉f,“模擬生態、優于生態、還原生態”是馴養野生經濟動物的一條重要法則。人工養蛇也必須遵守這一法則。

筆者10多年前編著的書里首次提出“模擬生態,優于生態”的理論,后來經過8年多的探索和實踐,發現“模擬生態,優于生態”的理論只適合當時的小規模生產,不適合正在發展的產業化大生產。是現代工業產業化大生產的飼料生產工藝流程徹底改變了模擬生態的養殖方式,結果表明,生產規模越大,肉質變性越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展了對不同特養品種人工生物鏈技術全面研究,確定既要質量,又要產量,既要速度,又要效益的目標,補充提出“還原生態”的理論。

要想馴養的野生經濟蛇類獲得高產又保持原有野生特色,必須認真研究其自然生態,從研究其食物結構及其人工生物鏈人手,然后進行仿生、優生再還原為野生。仿生^環境是重點,優生營養是重點,還原一品質是重點。通過仿生馴養的野生經濟動物成功后,就用優生迅速提高產量,然后再用一段時間來回歸自然一在創造生態環境和人工生產活體餌料上下工夫,將^還原為野生狀態,使其肉質和藥用功能恢復到野生水平。從而大幅度提高人工養蛇的經濟效益。這是本章的精髓,也是本書的特色。
當前,生態養蛇產業化條件已經成熱。運用人工生物鏈技術,大力發展生態養蛇業,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伺養成本,提高蛇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還能充分利用廢物,化害為利,推動環保養蛇產業發展;能以最低的生產成本,建立人工養蛇生態良性循環,較好地實施生態蛇業可持續發展戰略。